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600字(精選10篇)
在學習、工作、生活中,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,作文根據(jù)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、說明文、應(yīng)用文、議論文。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?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600字(精選10篇),歡迎大家分享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1
說起咱家鄉(xiāng)的風俗,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。那就拿過春節(jié)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!
春節(jié)就是每年的第一天,家鄉(xiāng)人叫這一天為大年初一。大年初一這一天,有“開門爆竹"一說。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,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,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,而且放爆竹可以創(chuàng)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。這也是節(jié)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,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,在新的一年里為人們帶來吉祥。
春節(jié)還有一個習俗,當然就是吃餃子了!為驅(qū)邪惡,圖吉利,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余,飯后還要在鍋里放上幾個饅頭,這些都意在年年有余。要是餃子煮破了,不可以說“破了”要說“掙了",就是賺了的.意思。就餐時,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,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人丁興旺。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!新年里吃的餃子里包有棗子、栗子、錢、花生米等物質(zhì)。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里包有什么象征物質(zhì),新的一年里就會像物質(zhì)象征的那樣。如果吃到紅棗,新的一年里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;吃到栗子,就意味著新的一年里,身體健康,做事有干勁;吃到花生米,就意味著長命百歲,行大運;吃到錢,那就意味著發(fā)大財,日子紅紅火火……不管誰知道哪一種,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。如果是小孩吃到錢,那就代表學業(yè)有成,大家都要祝賀他(她)。
春節(jié)時還有拜年的習俗,大家互相問好,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,還有用手機發(fā)短信、打電話拜年,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。
這就是我的家鄉(xiāng)的春節(jié)風俗。你們的家鄉(xiāng)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?那就把你們家鄉(xiāng)的風俗也結(jié)介紹給大家聽聽吧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2
我們濮陽的春節(jié)差不多在臘月初八就開始了,那天,人們采用米、棗、豆等八種不同的農(nóng)作物煮成粥,取名臘八粥。吃臘八粥的時候,還習慣把臘八粥里面的米飯抹在棗樹上,寓意是來年的棗兒結(jié)的像米飯一樣疙疙瘩瘩。美味的臘八粥剛一出鍋,就讓我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。在那一天,人們還會泡臘八蒜,把掰好的蒜瓣兒放進醋壇子里,再把醋壇子給封起來,到春節(jié)那天再取出來就著餃子吃,醋有了辣味兒,蒜瓣兒也成了翡翠的顏色,可謂是色香味俱全,無論是看著還是吃起來都會讓人覺得心曠神怡。
到了臘月二十三,就是人們說的小年。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芝麻糖,俗稱祭灶糖。家鄉(xiāng)還有句順口溜:“二十三,祭灶官”也就寓意著吃了祭灶糖長大能當官兒!岸哪晗職,家家戶戶掃房子”,說明春節(jié)馬上到了。
到了大年三十,大人們更是忙活的不可開交。貼春聯(lián)、包餃子、放鞭炮……都要做。到了中午,伴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,大家會做一大桌子的菜開始吃團圓飯了,年三十的晚上必須吃的是餃子,所以,在這一天,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狼吞虎咽的吃餃子。到了除夕之夜,才是真正好玩兒的時候呢!一家人聚在家里,邊吃零食邊看春節(jié)聯(lián)歡晚會,到了午夜十二點鐘,樓下又響起了鞭炮的.聲音。再過幾個小時就該起床了,這叫起五更,起床后還是吃餃子,這次的餃子吃一半剩一半兒呢!這寓意著來年的“年年有余”!吃完之后,仍然不可以睡覺,因為在這一天,除了很小很小的孩子們,人們都會守歲。
大年初一可就和大年三十截然不同了!這一天,大街上熱熱鬧鬧!大人們要去親戚、鄰居家互相拜年!從初一到初七這幾天吃完飯、放放炮、上上網(wǎng)、看看書,真是美哉!悠哉。∪藗兌紩两诖汗(jié)的快樂之中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3
俗話常常說:“三月三,鬼上山”。這就是說鬼節(jié)。鬼節(jié)在我們中國還有部分地區(qū)進行,在我們家鄉(xiāng)至今也過這種節(jié)日。按我們這農(nóng)歷三月三就過鬼節(jié)。有人一聽鬼節(jié)中的“鬼”字,不禁渾身發(fā)抖,冒冷汗了。這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很早的時候就信奉鬼神之說,所以鬼就被比喻成一切不好的東西了。雖然有不少人討厭鬼節(jié),但也有不少知道鬼節(jié)來歷的人吧,我也知道。
相傳一個靠山的村子里有一個人到山上砍柴,因為太累了,在山上睡了一覺,可是做了噩夢:遇見鬼了。村民被嚇醒了,一看天色也已經(jīng)漆黑一片,于是準備下山回村,但不料碰到幾團浮在空中的紫藍色火焰,由于村民從小生活在山里,知識不廣泛,一見這火,丟了柴,撒腿就跑。嚇得半死的柴夫以為自己夢成真,是被鬼發(fā)現(xiàn)才這樣,于是告訴村民,并勸告別上山砍柴。一些大膽的人不信,依舊去那兒砍柴,但先后先看見“鬼火”。
事情一傳十十傳百,所有人都知道有鬼,便在柴夫遇見“鬼”這天定為鬼節(jié)。每年這天,家家戶戶晚上都關(guān)門大吉,百里空無一人,家家吃大鬼粑驅(qū)鬼。先用面粉做成球形,并在里面放肉餡,菜餡,吃起來還是很美味的',為了驅(qū)鬼造福,吃打鬼粑漸漸成為一種風俗。
到現(xiàn)在農(nóng)歷三月三這天晚上,街上都沒有多少人,有的是為了目睹鬼火才出來,但也是成群結(jié)隊的,大多會垂頭喪氣回家,因為大街上十不可能看得到的。后來就有科學證明,鬼火之所以出現(xiàn)在祖先們的墳?zāi)古,是因為人遺體骨骼存放久了會出現(xiàn)化學反應(yīng),產(chǎn)生磷元素,這種元素燃點很低,溫度高一點便會燃燒,聚起來成了“鬼火”,它輕與空氣因此會漂浮起來,人們看見后定會嚇得逃跑,產(chǎn)生風,也帶動“鬼火”飄動,所以鬼火就想跟著人走一樣,才導致人們以為是鬼神的原因。
雖然人們過鬼節(jié)只為圖個吉利,但一定要相信科學,不能光信鬼神之說,讓外國人看笑話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4
過年,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,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。我最喜歡的,莫過于好吃的醬油肉了。在溫州,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陽臺曬醬油肉,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!
冬至的前幾天,我們?nèi)ネ馄偶易鲠u油肉。可是醬油肉怎么做呢?怎么做才好吃呢,外婆說,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后這幾天曬,因為西風比較干燥,腌制醬油肉更容易曬干,不易壞。
外婆開始示范起來:先把五花肉去皮,切成大約5厘米左右厚度的長條,然后放入一些叫做“二鍋頭”的白酒和醬油腌半天,最后放入花椒,蒜,姜片……外婆說,醬油肉好不好吃,取決于醬油好不好,是否有腌入味。然后問我:“萌萌,你要試試嗎?”我當然愿意。洗好手后,外婆指導我不停的攪拌,揉捏,給五花肉按摩,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。大約過了十分鐘,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。接下來大概要曬3—5天,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!
冬至來臨,“醬油肉來啦——”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。我好奇的看著醬油肉:肉已經(jīng)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,里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,在碗底還不安分的.吹出一股股熱氣。聞了一口,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,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。輕咬一口,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,轉(zhuǎn)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鉆進喉嚨……因為曬干了,肉質(zhì)很有嚼勁,鮮味也很好的鎖在里面,讓人回味無窮……
吃著美味的醬油肉,我們聽著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:“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?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!痹瓉砣绱搜!
我們的家鄉(xiāng)風俗很多,想了解嗎?來我的家鄉(xiāng)——溫州看看吧!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5
“離家三里遠,別是一鄉(xiāng)風。”我國幅員遼闊,民族眾多,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。
中國老話都說,民以食為天。我們可以透過當?shù)氐奶厣朗,知微見著,更好地了解當(shù)匚幕L俗的獨到之處。有一道獨特的美食,是每一個老文昌人味蕾上不可磨滅的記憶。
無論是宴會的酒席上,還是一家人的團圓飯內(nèi);無論是過年佳節(jié),還是親朋好友登門拜訪,文昌人家的案桌上都一定會有文昌雞的`身影。尤其是在我們文昌人“做公”的時候,絕對不能少了雞肉。每到“做公”這一天,我常常瞧見家里的大人們,早早起來將處理干凈的雞放入沸水中熬煮。然后,在雞嘴巴上夾著一撮紅紙,再將其和豬肉、茄子等其他一些祭品一起擺放到供桌上,進行祭祖儀式。
經(jīng)過烹調(diào)的雞肉香味四溢,再配上自制醬料,簡直好吃的沒話說。雞肉的做法多種多樣,翻炒后的雞肉外酥里嫩,清蒸后的雞肉美味可口。雞肉制成的菜品也是五花八門,如可樂雞、三杯雞、椰子雞等等。無論是哪種做法,無論是哪種菜品,都別具一番風味,使人垂涎欲滴,難怪文昌雞被列為海南“四大名菜”之首。
文昌雞不僅味道鮮美,更有著美好的寓意!半u”通“吉”和“祭”字,過年吃雞,就是為了圖個大吉大利。雞翅,寓意展翅高飛,飛黃騰達;雞爪,寓意新年抓財;雞骨頭,寓意出人頭地。哦,對了,新年過節(jié),可別忘了喝雞湯,它寓意著清泰平安。雞肉,不僅讓人大飽口福,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。漸漸的,人們借助過年佳節(jié)吃雞的方式,將這種獨特的風俗和傳統(tǒng)文化流傳了下來。
如果你有機會來文昌,一定要嘗一嘗我們文昌鮮美可口的雞肉,品一品文昌的獨特風俗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6
春節(jié)那一天,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。對于我來說,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家鄉(xiāng)風俗。
在這眾多美食之中,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。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,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。第一步不消說,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,那外形跟吃撐了的“年畫娃娃”有得一比。第二步便是捏皮了。跟“隔壁”那餃子不同,米粑的`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,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。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,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,另一只手拉、扯、捏、扭,直到變皮在手下“規(guī)規(guī)矩矩”地圓起來。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。
第三步是奶奶的“專場”。她熟練地將蔥、蒜整齊地切成小段,肉沫和著豆角、蒜泥、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,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。豆角的酸溜溜、肉末的咸香、以及綠油油的小蔥,“奶奶牌內(nèi)餡”的味道,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。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,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。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,這個得講究。先是卷一卷,再是旋一旋,最后包一包,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。
全部步驟完畢,上鍋一蒸,便可以狼吞虎咽了。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,但畢竟無味。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,辛爽入味,辣醬各不相同,像我家,便會有一種舌頭發(fā)麻的感覺,卻不是太過于辣。
春節(jié)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(jié),鞭炮聲聲聲入耳,酒肉味絲絲入心,大紅“!弊钟橙胙酆,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,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……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7
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,許村是以許家為“核心”的一個古村落,我就是許家的后代。
許家習俗中,最著名的就是“舞大刀”了。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,許家中的“力之霸王”們,便舉著把四米多高的“大刀”,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!許家怎樣會有這種習俗呢?這個節(jié)日又是怎樣被許家設(shè)立的呢?
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說起,那時候,有一位許家的首領(lǐng),名叫許遠。他精通兵法,智勇雙全,并創(chuàng)立了許家刀法。安史叛亂時,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齊奮勇抗戰(zhàn),保家衛(wèi)國。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,使敵人聞風喪膽。在一次戰(zhàn)斗中,許遠身先士卒,身殺千人,最終因寡不敵眾,與張巡一齊英勇犧牲。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,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,每年正月十五,許村人都要舞大刀,這個習俗一向流傳到此刻。
哦,差點兒忘了說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,午時五時許,看熱鬧的男男女女、老老少少,都聚集在高陽橋、大觀亭、五馬坊一帶。大約半小時后,嘰嘰喳喳的人群突然靜了下來,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“砍”過來!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“砍”出一條道路,隨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。興奮的人群一齊涌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,精彩的`演出開始了:各部門準備就緒,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(diào)響起,只見四個肌肉發(fā)達的壯漢涌上去,一人按住刀把,三人拉著系在刀背上的繩子,大刀開始傾斜,并迅速地轉(zhuǎn)動,像有人在揮舞一般。一會兒,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,有時橫割,有時斜砍,還有時來個“暴劈”。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“舉重若輕”,在刀光閃閃中,我仿佛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,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……
不知過了多長時間,“大刀”又要轉(zhuǎn)移演出,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,我只好戀戀不舍地告別了“大刀”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8
每個人的家鄉(xiāng)都會有一些風俗,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;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。
我是一個上海人,雖然我的家鄉(xiāng)沒有很多風俗,但是在新年里,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。
除夕傍晚,我和父母在家里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。,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。
“兒子,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?”媽媽問。我愉快地答應(yīng)了。媽媽先讓我打雞蛋,我快速打好了雞蛋,接著,媽媽把煤氣灶打開,將一個很大的`圓湯勺放在火上烤,我問媽媽:“您為什么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?”“因為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!眿寢尰卮,“火的外焰比內(nèi)焰的溫度高,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里的科學課上學到的。”等到圓湯勺里的水汽烤干后,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,在圓湯勺上擦。因為圓湯勺很熱,所以發(fā)出了“嗞——”的一聲響,豬油慢慢地化了,并且散發(fā)出了誘人的香氣。然后,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里,雞蛋液迅速凝固了,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,像一片餃子皮似的。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(diào)好味的肉糜,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,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,因為之前在湯勺里擦過豬油,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。然后順勢把雞蛋皮對折,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,防止肉糜漏出來,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。如此反復(fù),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,活像一大盤金元寶,這正好討個口彩,新的一年財源廣進、財源滾滾。這盤蛋餃香氣騰騰,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,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。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9
我的家在興安縣界首鎮(zhèn),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以人口密集、交通、經(jīng)濟發(fā)達而著稱的重鎮(zhèn)。這里的年節(jié)風俗非常濃厚。那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吧!
離過年還差半月,家家戶戶就開始做過年的準備了:買糖果、買各種水果、買煙花爆竹、給家人買新衣裳等等。家庭主婦大袋大袋的年貨買回家,集市上天天如同圩日,好不熱鬧!到了年二十七、二十八那幾天,許多家庭自行在家磨豆腐、打粑粑,家中養(yǎng)有肥豬的還會殺上一頭豬,腌上幾十斤臘肉,干得歡天喜地。到了年三十,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上了紅對聯(lián),掛上了紅燈籠。
過年前的忙碌是大人的事,與我們小孩子沒有多大關(guān)系。我們盼望的是年三十晚上。這天晚上,忙碌了半月的與在外地而趕回家的一家人團坐,生起一盆旺旺的炭火,火爐上架鍋,熱氣騰騰,各種美味佳肴皆燙入了火鍋。饞嘴的孩子可以放開肚皮吃,也沒有人說什么。鮮美的菜吃罷,最后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魚。聽奶奶講,過年吃魚,就年年有余。
年夜飯很重要,但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講,還不是最重要的.。最重要的是年夜飯后守歲時長輩給我們的紅包。年夜飯剛撤下,各種誘人的糖果又擺上了桌。我們無心吃它,心里惦記的是今年的紅包多不多、重不重。這時間,長輩都會給晚輩發(fā)紅包,圖個吉利。接到紅包的小孩個個眉開眼笑,連聲道謝。孩子們收好紅包,又去放煙花了。接近十二點鐘,喜慶的煙花聲、鞭炮聲響徹云霄。
年夜飯后,隆重的拜年又接著開始了。從新年的初一到十五,都是走親訪友的日子。在這期間,人們互相來往著,祝福著,小孩們穿上新衣服也跟著大人到處拜年,沉濅在歡樂中。元宵節(jié)一過,勤勞的人們要開始一年的勞作,爭取來年過得更加美滿!
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10
我的家鄉(xiāng)在湖北省陽新縣,這里的風俗與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樣。正所謂“千里不同風,百里不同俗”此刻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里過年的風俗習慣吧。
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(jié)是我們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雖然全國人民都過著同一個節(jié)日,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,我們這里從臘月初就開始忙活了。
冬至開始大寒之前,人們把紅薯從地里挖回來,然后把紅薯一個個都洗刷得干干凈凈,加工成又白又細的紅薯粉,再然后就用壇子或干凈的袋子裝好打算過年用。
下雪了,人們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,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軟的年糕。制作年糕雖然費心費力但制作過程卻充滿了無限的歡聲笑語。每次聽到別人提起年糕時,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鍋時的騰騰熱氣,想起它的香甜美味,想起一家人品嘗年糕時的.幸福笑臉。我家每年做年糕的這項任務(wù)主要是由爺爺奶奶來完成的。首先將米粉放進大盆里摻和適量的水揉一揉,揉成一個個小球形的劑子,然后放進模具里將它們壓成各種形狀,有圓形的有魚形的也有桃形的……最后將各種形狀的年糕放到大蒸籠里蒸熟。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年糕倒在簸箕上,讓人看著就喜愛,聞著就流口水,吃一口滿嘴的年味。但我們不能多吃因為奶奶說這是用來款待來拜年的客人的。
年糕做好了,人們又將五谷雜糧倒在裝有沙子的鍋中爆炒,做成各種各樣的零食。過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,轉(zhuǎn)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四,每家每戶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,離過年還有幾天時間,東西就都打算妥當了。
這一天最終到來了,大家都在門口貼上紅紅的對聯(lián),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,正式迎接新年的氣氛。這就是我們這過年的風俗。
【家鄉(xiāng)的風俗作文】相關(guān)文章:
家鄉(xiāng)的風俗07-03
家鄉(xiāng)的風俗敘事作文04-30
家鄉(xiāng)的風俗小學作文09-27
家鄉(xiāng)的風俗敘事作文11-19
家鄉(xiāng)的風俗初中作文07-03
家鄉(xiāng)風俗小學作文02-16
家鄉(xiāng)的風俗小學作文03-12
家鄉(xiāng)的風俗話題作文03-07
家鄉(xiāng)風俗初三作文11-29
家鄉(xiāng)風俗作文600字07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