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
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,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,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,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。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,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
在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叫《科學家的故事》的書。
在那本書里,很多偉大的科學家生下來并不富裕,可是很勤奮讀書,例如發(fā)明大王愛迪生、科學巨匠愛因斯坦……我在這里面喜歡牛頓,在牛頓很小的時候,他不僅喜歡讀書,還喜歡做手工。
一天傍晚,牛頓看見磨坊正在裝水車便去看,還時不時的`問:“為什么不這樣裝?為什么不那樣放?”他看的入迷,連回家的時間都忘了,直到婆婆叫他他才回家。以后,他每天跑來看一陣。水車裝好了,牛頓很好奇,就和婆婆去磨面,把麥子放在水車上,水車開始轉了。牛頓回家就自己做了一個小水車,第二天他把小水車給村里的孩子看,大家都說:“牛頓真厲害!”有一個大男孩說:“你說水車為什么會轉?”牛頓說不出來,大家笑他:“光會做,不會講,不過是個破木匠!迸nD這下努力去把這事弄得清清楚楚的。再也沒有人嘲笑他了。
只有努力才有結果,所以無論干什么都要通過努力才能做成。我們應該學習牛頓,我也相信我們長大了以后,經過我們的努力,我們會為祖國的科學技術做出貢獻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2
暑假里,我讀了一本《科學家的故事》。這本書中講到了許多科學家怎樣通過勤奮走向成功之路的。其中讓我最敬佩是的發(fā)明燈泡的科學家——愛迪生。
愛迪生全名是托馬斯·阿爾瓦·愛迪生。他1847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(zhèn)。他的父親是農民,有時也給別人做木工。母親曾做過老師。他的一生憑著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,完成了20xx多種發(fā)明,平均每15天不到有一項新發(fā)明。他先后發(fā)明了留聲機、電影攝影機、電燈、蓄電池等,給當今世界增加了異彩,使我們享受到了他智慧結晶所帶來的種種裨益。
讀了愛迪生的故事后,我知道了愛迪生有驚人的'勤奮,為了發(fā)明他經常反復做實驗。愛迪生在發(fā)明電燈的時候試用了6000種材料,實驗了7000次,經過了13個月的艱苦奮斗,最終才發(fā)明了電燈。哎!相比之下我卻十分懶惰,連一個字也不愿多寫,比如有一次寫作文,為了偷懶我只寫了50個字就交給老師了。真懺愧啊!懶惰、自控力差是如今影響我成長的缺點。
我決心從今天開始改掉這些,從懶惰變成勤奮,養(yǎng)成良好的自控力。因為只有這樣,我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3
在我的腦海中一直以為科學家是干驚天動地、轟轟烈烈的大事的.。今天,我讀了《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》這本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,原來科學家也是從一點一點的小事做起。
雖然,這篇文章很短,但是讓我從愛因斯坦這幾件平凡的小事上體會到了他的不平凡。
當我讀到這里:摔倒地上以后,他顧不得疼痛,馬上想到人為什么會筆直摔下來?我感到愛因斯坦一定很疼,但是他顧不得這么多,一心想著辦法,要是我一定哭著喊著叫媽媽了。當我讀到等人的愛因斯坦在雨中還在思考時,震驚了我。思考問題連下雨都沒感覺到,那是多么投入呀,我想任何人要做到都很難。
同時,他也是一個樸素的人。有一次,他的一位朋友讓他買件新大衣,可是他卻說:“反正大家都不認識我,穿什么衣服都一樣,等以后大家認識了再買。”
以后,我應該從一點一點小事做起,而且每件小事都要認真思考,仔細推敲,向愛因斯坦好好學習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4
從小到大科學家的故事我們聽的很多啦!在家時爸爸媽媽給我們講,在校時老師給我們講,這學期我就讀了《科學家的故事》這一本書,可每一回,讀后的感覺都不一樣。
這本書里一共介紹了53位偉大的科學家,有古代和現代的,有東方和西方的,他們就像璀璨的.明珠被記載到歷史的長河中。
居里夫人原名叫瑪麗,是波蘭人,她從小失去母親,鍛煉出了堅強的性格,學習認真刻苦,經常考第一,28歲時,她與居里結婚,開始了科學研究,主要研究的是鈾射線,從而發(fā)現了鐳,并且把它提煉出來,他們買不起含鐳的鈾礦石,只好利用瀝青的殘渣提煉,熬出0。12克的氧化鐳,并精確的測得了它的原子量,由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,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,1911年,居里夫人忍著失去丈夫的悲痛,繼續(xù)科研,用釙、鐳研究出了純鐳,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,成為了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,她獲獎的錢捐給了貧困的學生,居里夫人刻苦學習的精神,不畏艱難的科研精神,無私奉獻的品質,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。
我覺得《科學家的故事》是本好書,里面既名詞解釋,也有細節(jié)描寫,我要逐一認真閱讀,讓科學家的優(yōu)秀品質,鼓勵我成長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5
寒假我閱讀了《科學家的故事》這本書,書中詳細記載了李時珍、達爾文、牛頓、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。讀完之后,覺得他們真?zhèn)ゴ螅ㄟ^自己的努力和刻苦鉆研,取得了巨大的成績。
愛迪生是我最崇拜的科學家,他從小就對很多事物很好奇,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,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。長大以后,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,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(fā)明的工作。有一次,愛迪生意外的發(fā)現了飛蛾發(fā)出的'聲音,愛迪生受到了啟發(fā),于是發(fā)明了真正的留聲機。他還建立了一個實驗室,一生共發(fā)明了電燈、電報機、留聲機、電影機等等總計20xx余種東西。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,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,做出了重大的貢獻。愛迪生的故事告訴我們:只要勇于發(fā)現,刻苦鉆研,不怕失敗,就一定能成功!
我最喜歡的愛迪生的名言:
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須品。
失敗也是我需要的,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。
所謂天才,那是假話,勤奮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6
大家一定都知道牛頓吧,最近,我讀了一本書,書的名字叫《大科學家的故事》,這個書介紹了許多科學家是如何努力攻關,刻苦學習的故事。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牛頓的《逃離死神的小發(fā)明家》。我讀了這個故事,深受啟發(fā)。
《逃離死神的小發(fā)明家》講的是牛頓小時候體弱多病,生下來就失去了父親,牛頓小時候非常熱子大自然,也非常喜歡做小制作,上小學時因為經常做小制作,耽誤了學業(yè),到中學時就知道努力學習了,因為他知道只有足夠的知識,才能指導他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,有一段時間牛頓經常去格蘭瑟姆鎮(zhèn)的野地里觀察風力和風向,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,經歷了許多次風車模型的改進,終于做好了一個非常美觀風車模型。讀了這個故事后,我覺得,牛頓雖然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,可是,在他一次次成功實驗的背后,卻有一個個殘酷的失敗的教訓。在我以前的學習、生活當中,才失敗一次就不想再干下去、再學下去。我讀了這個故事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有永不放棄的.精神,當時牛頓做小制作或實驗也都經歷的失敗,而他就能再堅持下去,我為什么不能?我要學習他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,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它,而不是放棄,要通過自己的努力,去實現自己的愿望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7
在暑假里,我讀了一本書,叫《科學家的故事》,其中,讓我最難忘的是<
1935年8月,錢學森離開祖國,來到了美國,接下來的十多年里,他刻苦鉆研,成為了當時美國一流的火箭專家,他在“二戰(zhàn)”時期,跟著自己的導師參加了導彈開發(fā)工作。
1949年,當錢學森知道新中國成立后,便想回到祖國,為祖國效力,就在回祖國的前兩天,忽然收到了美國政府的通知——不準回國,美國海軍陸戰(zhàn)師部長還說:“一個錢學森比得上5個海軍陸戰(zhàn)師(還是優(yōu)秀的),寧可把他殺了,也不能放他回國!庇谑,錢學森被關入大牢。直到1955年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錢學森一家終于回到了闊別二十年的祖國,組織和領導了新中國的火箭、導彈和航天器研發(fā)工作,對中國的導彈航天事業(yè)做出了卓越貢獻。
錢學森的努力,使中國變得富強昌盛。錢學森在艱苦的條件下,常常是“吃了上頓,沒了下頓”但他依然去讀書,學習,更何況我們呢?在和平的.年代每天過著幸福的生活,就應該更加努力學習,熱愛祖國,長大要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:求一篇科學家的故事觀后感200字(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800字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50字)
今天,我讀了《科學家瓦特的故事》科學家的.故事讀后感。這本書告訴我們瓦特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。小時候的他喜歡把玩具拆了又重新裝起來,他還很好學。有一次,瓦特在廚房看奶奶做飯,他發(fā)現正在沸騰的水讓壺蓋一會兒揭開,一會兒又蓋上。經過幾天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,他終于明白了:原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。利用這個原理,他發(fā)明了蒸汽機,為人類做出了貢獻。
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科學家,首先要勤奮好學,還要善于觀察,用心思考。它給我的啟迪是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:人有兩件寶,雙手和大腦。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兩件寶,更好地造福于人類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9
這本書…我已經讀了很久,一本記錄這個個科學家的故事的書,那本書并沒粘多少灰塵,我將它放在最上方,經常閱讀,在那一刻,我的心才能平靜下來,
今年是20xx年了,記得我最后一次翻開時,正是20xx的2月,我又一次摳響了通往科學的大門,我的心也隨之平靜下來。
翻開第一頁,很普通,是一面目錄,上方寫了即將為我們講故事的名人名字,而研究鐳的居里夫人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.印象。
鐳,是一種放射性元素,能夠救治病人,但在研究的過程中,是極具危險的,而居里夫人卻為了人民的安康開始研究鐳,在研究過程中,居里夫人沒有一絲失望,居里夫人幾乎把所有時刻放在了研究上,雖然居里夫人并沒有像牛頓那樣不吃飯,但發(fā)奮了過后的結果是好的,居里夫人研制出了鐳,給社會帶來了便利,但這位在科學上堅持不懈的女強人卻永遠的離開了,頑強拼搏不正是這篇故事所告訴我們的嗎?
不管是誰,只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,我就會堅信,我們也能夠為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!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0
最近我讀一本叫《科學家的故事》的書,這本書是李雨桐女士寫的。這本書介紹了蘇步青,林巧稚,和張鈺哲.......他們各有各的本領。有醫(yī)學家,天文學家,數學家。她寫的.這本書很適合我們去讀,因為里面有許多的知識,讀了以后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。
蘇步青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,分幾何的研究方面,成績顯著,有不少成果被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引用。他的成功來源于努力,從小自強不息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。 在這本書中,我讀到了。科學家是怎么樣鉆研科學的和如何解開科學問題的。我還知道科學家們?yōu)槭裁匆忾_問題,我還讀到了李玉桐女士對我們人民的關愛,我們要好好的愛惜這本書。我想起爸爸平時對我說過的有關科學方面的原理。我還以為有些是假的,但我在書上找到了真的答案,是真的!
這一個個故事,讓我覺得想要當科學家,就得從小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1
這個寒假,媽媽與我共讀了《科學家故事100個》,書中科學家們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,讓我讀得津津有味。
這本書是著名作家——葉永烈寫的,里面寫了很多科學家的故事,比如說:妙手神醫(yī)—華佗、真金不怕火的—賽爾維特、臨死的挑戰(zhàn)—哥白尼等。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炸不死的人—諾貝爾!有一次,諾貝爾拿了一把吸飽硝化的甘油的泥土進行試驗,結果發(fā)現,這種泥土引爆后,能夠猛烈地爆炸。這一次的爆炸空前猛烈,濃烈的'煙霧直沖半空,人們都失聲的喊著:“諾貝爾完了!“誰知這時候,從濃霧里沖出來一個鮮血滿臉的人,一邊跳躍著,一邊高喊著:“我成功了!”后來諾貝爾被人譽為“炸藥工業(yè)之父”。
我們要學習諾貝爾對事業(yè)不怕犧牲的精神!我以后再學習當中,也要認認真真的學習,將來報效祖國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2
前幾天,我向姐姐借了一本名叫《科學家的故事》的書。這本書里記載了幾位偉大的科學家對人民做出的`貢獻,其中,我最喜歡的就是愛因斯坦。
愛因斯坦是1879年出生在一座位于德國南部古老的烏爾姆小鎮(zhèn)上,他一生活了69歲,于1948去世,他的一生對物理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。
愛因斯坦從小就愛問為什為,有一次,愛因斯坦看見了一個指南針,立刻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:是什么東西使它總朝著一個方向呢?指南針就這樣讓愛因斯坦對科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。
愛因斯坦最愛吃魚子醬,在他過生日那天,他的朋友特意訂了一盤魚子醬。當宴會進入高潮的時候,就把魚子醬端了出來,于是愛因斯坦就一邊吃著魚子醬,一邊滔滔不絕得講著“慣性”定律。當他講完的時候,魚子醬也吃完了,這時他的朋友故意問他:“你剛才吃的什么呀?”愛因斯坦?jié)M臉疑惑地問:“是什么呀?”“是魚子醬!彼呐笥压笮。
就是憑著對科學的一絲不茍、認真的態(tài)度讓愛因斯坦于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。所以我下定決心,長大也要向愛因斯坦一樣做一個對人民有貢獻的人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3
這一個星期里,我讀了《科學家的故事》,下面,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!
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一些我國和其他國家著名的科學家,其中,我印象深刻的'有:張衡、查理、萊特兄弟、牛頓、李時珍、華佗……今天,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華佗,華佗是我國的第一位醫(yī)學家,從小酷愛數學,因為,生病的人太多,所以,華佗只好放棄數學,開始學醫(yī)學。有一次,一位船長來找華佗看病,華佗對船夫說:“脾爛了,必須馬上割掉。”船夫同意了,華佗給船夫了一個藥,船夫吃了,就昏昏欲睡了。等船夫醒來的時候,病已經去了一大半了。經過華佗的醫(yī)學的努力,來找他看病的人越來越多,華佗給曹操看病,看完病了以后,曹操想讓華佗他一生病,就來找華佗,華佗不想只對待他一個人,于是,華佗就偷偷溜跑了。曹操把華佗抓來,并對華佗進行殺害。
這本書告訴了我們:小時候只要刻苦努力,長大就會成名。小時候不努力,長大想成名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4
暑假里,媽媽給我買了一本《科學家的故事》,我讀后深有感觸。
成吉思汗,原名孛爾只斤·鐵木真,在他童年時,父親也速該被塔塔兒毒死后,泰赤兀部首領塔里忽臺搶走了鐵木真家的牛羊,不讓他們生存,但鐵木真的母親帶著他們來到了不爾罕山,靠挖野菜,竟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。后來,塔里忽臺怕鐵木真長大后會報復他,所以就派人把鐵木真抓來,但鐵木真在看守喝醉時逃回了家。回家后,他發(fā)現家里的.馬被盜了,又日夜兼程追盜賊,終于追回了馬匹。
鐵木真22歲時與18歲的姑娘孛兒悼成親,但新婚不久,蔑兒乞人搶走了孛兒悼,鐵木真發(fā)誓要搶回愛妻,于是他聯(lián)合了乞顏部、克然部、扎達闌部,消滅了蔑兒乞人。
當然,除了成吉思汗,還有發(fā)明大王愛迪生、物理學家愛因斯坦、居里夫人,作家海倫·凱特,藝術家達·芬奇,音樂家莫扎特、貝多芬等,他們都我的偶像。楊棟長大后,一定要比他們更偉大。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5
這本書…我已經讀了很久,一本記錄這個個科學家的故事的書,那本書并沒粘多少灰塵,我將它放在最上面,經常閱讀,在那一刻,我的心才能平靜下來,今年是20xx年了,記得我最后一次翻開時,正是20xx的2月,我又一次摳響了通往科學的'大門,我的心也隨之平靜下來。
翻開第一頁,很普通,是一面目錄,上面寫了即將為我們講故事的名人名字,而研究鐳的居里夫人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。
鐳,是一種放射性元素,可以救治病人,但在研究的過程中,是極具危險的,而居里夫人卻為了人民的安康開始研究鐳,在研究過程中,居里夫人沒有一絲失望,居里夫人幾乎把所有時間放在了研究上,雖然居里夫人并沒有像牛頓那樣不吃飯,但努力了過后的結果是好的,居里夫人研制出了鐳,給社會帶來了便利,但這位在科學上堅持不懈的女強人卻永遠的離開了,頑強拼搏不正是這篇故事所告訴我們的嗎?
不管是誰,只要有一顆真誠對待的心,我就會相信,我們也可以為社會作出偉大的貢獻!
【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】相關文章:
《科學家的故事》讀后感07-07
《科學家的故事》讀后感07-15
讀《科學家的故事》有感09-22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5篇09-16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(15篇)07-19
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(合集15篇)10-29
讀《科學家的故事》有感15篇10-28
科學家的讀后感06-16
科學家讀后感08-18